初创企业如何选股东(选股东的误区)以及如何构建治理结构(股东构成和权力分配)【企业管理】
2021.07.115 min read
很多企业会在成功之后宣传时会下意识地杜撰很多“英雄壮举”,毕竟人人都有“包装”自己地心理。但这其实是最害人的,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,如果你按照成功者宣称的方式去做,基本上会“死无葬身之地”。
选股东的四个误区
用股份来激励员工
初创公司股份没有价值,给了也白给,但是一旦真的发展起来,员工作为股东就可能来事。让短期能帮忙的朋友成为股东
万一对方真的行使起股东权利你怎么办?让亲朋好友当股东
在知道可以成功之前不要让亲朋好友参股。即使参股,比例不要超20%。如果发展不顺可能让自己良心不安,也会影响亲友关系。吸收不好的“战略投资者”
参考百度:曾不给董事席位、不给投票权、不给报表为条件接纳谷歌的少数股权投资。
公司要特别慎重地引入战略投资人,尤其是其关联业务和你的主业务相关的战略投资人。因为中国的战略投资人有一种将战略投资作为竞争手段的倾向,和他们打交道还是小心为妙。
治理结构
公司的治理结构即使股东大会。董事会及管理层的结构及其之间的关系。创始人要为企业构建一个好的治理结构,股东层要有大股东,董事会要精明强干。管理层要有主人翁意识,把企业当作命根子来做。
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。通过这一结构,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。
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,拥有对管理层的聘用、奖惩及解雇权;
管理层受雇于董事会,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,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。
核心问题:
公司的股东构成及其相互比例关系。
- 慎重选择国资股份
- 避免独立董事管理公司
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的权力分配
- 董事会和CEO之间永远是对立统一的,有分歧是正常的,尤其在战略问题上必须相互妥协。CEO的想法如果董事会不同意肯定不能去做,董事会的想法如果CEO不认可也基本上不可能被执行。
- 让CEO去执行一个他自己不认同的董事会的想法是不可能的,要么换CEO要么董事会改想法。如果不想换CEO,原则上应根多尊重CEO的想法。
治理结构有问题,公司难成功
国企搞不好的原因: 企业的经营者和企业无关。这是一个本质问题,即使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制度、觉悟来解决一部分、但本质无法改变。
国企没活力的原因 → 没动力 → 产权不明,激励不清
治理结构有问题,虽然人才都在国企,但是他们发挥不出来。“创始人完全均分股份”和“一股独大”都不是最佳架构,各自走了一个极端
完全均分股份:
问题原因:
一个股东的意见不一致就可能影响到公司的重大决策,给公司前途带来风险和不确定性
一个普世的规律是,人人所有相当于无人所有,人人激励相当于没有激励,企业的股东同样忌讳搞大锅饭,如果股东很多且股份比例相差不大,不会有任何一个股东将企业当作自己的命根子来做,都想搭车都不想负责任,结果必然是三个和尚没水喝。集体所有制的问题就在于谈权利时都觉得自己应该和别人一样,而谈义务和责任时又觉得和自己关系不大。一股独大
问题原因:
导致董事会形同虚设,打击创始人积极性,可能导致公司迅速衰败
对策:
打造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企业,一个能掌控大局、独具慧眼的大股东是必需的:
创业股东3-5人为最佳。不要做个体户或夫妻店,股东不要过多,否则会导致沟通成本太高,任何决议都很难达成(尤其金融并购等)。
股东太少也不好,如果只有两个,闹起矛盾来公司只能分裂。有关持股:
- 大股东不应超过40%,二股东应低于30%。
- 大小股东之间差距不宜太大;
- 一定要有个大股东(初创企业需要创始人的敏锐判断力和非常坚定的决心和狂热),但不宜一股独大(这会使大股东的意志高于董事会的决策)。
- 股东不应该都在经营层,如果股东都在经营层,必然会导致管理层与董事会甚至股东会不分,角色混乱。
- 预留10%的期权:预留给未来需要引入的人才和企业发展过程中作出巨大贡献的员工(原则上只有志同道合、能够为公司长期发展贡献力量的人才应该获得股份,其他人用现金奖励的方式予以回报)。不要给干股。让公司尽可能多的员工持有期权以激励员工。
- 给予合作伙伴的股份也要慎重:如果公司没有发展起来,对方也不会把拟给予的股份放在心上,等到公司发展起来了,即使不给股份,对方也会和你合作。
如何同时让管理层充满主人翁意识:
- 从治理结构入手,让管理层持股
- 从激励入手,设计好激励体系,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缺一不可
总结自:《创业36条军规》 - 孙陶然